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壓力世代的心靈啟航 談青少年迷網到AI時代的大腦健康
2025-04-28
為促進現代人在高壓生活下的身心健康,佛光山法寶寺「身心靈及社群支持中心」系列研討會第8場,於4月26日邀請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委員蘇冠賓,以「從現代人常見的壓力和心理病痛–談人工智慧時代的大腦健康新觀念」、及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,以「少年不識愁滋味–談青少年的迷惘與迷網」為題。分享新時代的健康觀點與定位方向。嘉賓雲集及社會人士百餘位共襄盛舉。
覺舜法師表示,進入AI時代,面對當今社會各式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,需要不斷學習與理解。法寶寺邀請不同領域專家演講,不僅能充實多元知識,也能藉此接觸佛法真如智慧,啟發心靈,增長智慧。在動盪不安的社會,遇事能自我肯定,活出自在安穩的人生。
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嚴錦城說,台灣青少年情緒壓力過大,缺乏健康的紓壓管道。他提出三大面向解決,「政府積極營造良好社會環境,提供健康正向的活動空間。教育小學、中學階段應即介入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教育。家庭需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,透過陪伴與支持,引導走向正向紓壓」。竹科管理協會秘書長李道霖說,感謝法寶寺支持,期望集思廣益,共同促進社會心理健康正向發展。實踐心安平安理念,讓每個人擁有更健康、平安的人生。
「從現代人常見的壓力和心理病痛–談人工智慧時代的大腦健康新觀念」,蘇冠賓說,當代社會,資訊社交媒體普及,讓人際互動不再受時空限制,尤其青少年因網路霸凌、情緒、失眠與營養失衡,導致身心疾病大增。慢性壓力在長期活化下也會嚴重影響大腦與身心,如焦慮、憂鬱、自律神經失調等生理反應,因此壓力管理與自我察覺成為現代健康的重要課題。
人工智慧時代的壓力無可避免,但可以以智慧調適身心靈,從平日保養做起,規律健檢、良好作息、多攝取蔬果、Omega-3、運動等保健,也可引用古老智慧,如正念禪修、瑜伽、冥想、宗教等,結合現代醫學方法促進大腦保健及身心疾病預防。了解大腦、善用科技、回歸內在穩定。在AI時代,唯有身心靈同步健康,才能真正活出有品質的人生。
「少年不識愁滋味?談青少年的迷惘與迷網」,王明鈺指出養育孩子不只是家庭責任,更需社會共同投入。針對台灣2024年學童生活滿意度下降至68分、與世界平均差7分,他警示,心理疏離、課業壓力、數位沉迷與睡眠不足正嚴重影響兒少身心。
王醫師提出「一問二應三轉介」原則,呼籲家長主動關懷、傾聽陪伴,必要時轉介專業資源。他提醒,越是情緒困擾的孩子,越容易沉迷網路,應理解孩子內心需求,協助走出迷惘。
調查也發現,國中生每日睡眠僅7.58小時,課業與未來焦慮感倍增,進一步惡化心理健康。王醫師建議,家長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睡眠與運動習慣,依循數位教養六原則,並推動學校強化心理輔導、建立「護心護照」,共築孩子健康成長的支持網絡。
「愛,不是沒有衝突,而是衝突過後,依然選擇陪伴。」王明鈺呼籲家長,用理解與陪伴,守護孩子的心,讓每一個孩子,在愛與理解中安心長大。
覺舜法師表示,進入AI時代,面對當今社會各式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,需要不斷學習與理解。法寶寺邀請不同領域專家演講,不僅能充實多元知識,也能藉此接觸佛法真如智慧,啟發心靈,增長智慧。在動盪不安的社會,遇事能自我肯定,活出自在安穩的人生。
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嚴錦城說,台灣青少年情緒壓力過大,缺乏健康的紓壓管道。他提出三大面向解決,「政府積極營造良好社會環境,提供健康正向的活動空間。教育小學、中學階段應即介入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教育。家庭需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,透過陪伴與支持,引導走向正向紓壓」。竹科管理協會秘書長李道霖說,感謝法寶寺支持,期望集思廣益,共同促進社會心理健康正向發展。實踐心安平安理念,讓每個人擁有更健康、平安的人生。
「從現代人常見的壓力和心理病痛–談人工智慧時代的大腦健康新觀念」,蘇冠賓說,當代社會,資訊社交媒體普及,讓人際互動不再受時空限制,尤其青少年因網路霸凌、情緒、失眠與營養失衡,導致身心疾病大增。慢性壓力在長期活化下也會嚴重影響大腦與身心,如焦慮、憂鬱、自律神經失調等生理反應,因此壓力管理與自我察覺成為現代健康的重要課題。
人工智慧時代的壓力無可避免,但可以以智慧調適身心靈,從平日保養做起,規律健檢、良好作息、多攝取蔬果、Omega-3、運動等保健,也可引用古老智慧,如正念禪修、瑜伽、冥想、宗教等,結合現代醫學方法促進大腦保健及身心疾病預防。了解大腦、善用科技、回歸內在穩定。在AI時代,唯有身心靈同步健康,才能真正活出有品質的人生。
「少年不識愁滋味?談青少年的迷惘與迷網」,王明鈺指出養育孩子不只是家庭責任,更需社會共同投入。針對台灣2024年學童生活滿意度下降至68分、與世界平均差7分,他警示,心理疏離、課業壓力、數位沉迷與睡眠不足正嚴重影響兒少身心。
王醫師提出「一問二應三轉介」原則,呼籲家長主動關懷、傾聽陪伴,必要時轉介專業資源。他提醒,越是情緒困擾的孩子,越容易沉迷網路,應理解孩子內心需求,協助走出迷惘。
調查也發現,國中生每日睡眠僅7.58小時,課業與未來焦慮感倍增,進一步惡化心理健康。王醫師建議,家長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睡眠與運動習慣,依循數位教養六原則,並推動學校強化心理輔導、建立「護心護照」,共築孩子健康成長的支持網絡。
「愛,不是沒有衝突,而是衝突過後,依然選擇陪伴。」王明鈺呼籲家長,用理解與陪伴,守護孩子的心,讓每一個孩子,在愛與理解中安心長大。
最新消息
北京故宮太和論壇 發表佛館與社群共生共榮
2025-10-13萬年寺知賓培訓 塑造佛光品牌提升優質服務
2025-10-13頭份童軍團重陽敬老 體現慈悲與關懷
2025-10-13國際佛光會印尼蘇北協會於屠妖節傳遞溫暖 關懷跨族裔弱勢家庭
2025-10-13慈恩寺舉辦社區分享會 佛法關懷安定震後人心
2025-10-13蘭陽別院重陽敬老 傳遞幸福力量
2025-10-13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論壇 思想收束 面向實踐
2025-10-13〔寶島采風〕山靈共舞八通關 人熊和諧潤心灣
2025-10-13親師攜手 共育均頭好學子
2025-10-13金光明寺佛學講座 領眾航向成佛之道
2025-10-13
相
關
消
息